時間:2023-03-17 17:55:38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演講稿寫作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zhì),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競爭上崗演講稿的特點
(一)議論性
在文體上,演講稿屬于議論文。因而,演講稿具有議論的本質(zhì)特性。首先,演講稿的目的和內(nèi)容是說理。發(fā)言者要講出自己的道理,也就是自己對公務新穎、深刻的認識及最為穩(wěn)妥有效的工作意向。這樣,演講稿對于未來的工作又具有指導性和計劃性。其次,這種認識的論述過程從主體上也可以就是一個邏輯論證過程,要有中心論點即主題,還要有分論點即層義以及段義,更要有事實(自身情況、組織情況以及國內(nèi)外環(huán)境情況)和理論兩種主要材料。演講稿要進行分析、歸納和演繹等科學論證。再次,在議論性的基礎上,建立了演講稿的說服性和鼓動性。演講能夠直接產(chǎn)生社會效應,是一種基本的人際傳播,目的是說服聽眾,讓聽眾一道辦理在共同認識主導下的公務。要總結出一個集中議論的句子即主題句——口號、標語、廣告語,深入人心,作為標題并貫穿全文,符合記憶規(guī)律(7個字左右),最好讓聽眾口耳相傳。
(二)策略性
這是關鍵和重點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工作要點計劃,要“許諾”。具體來講,一是提出自己的規(guī)劃方案,即目標措施。如6字方針:“(我提出的目標是)知名度(省內(nèi)外和國際知名度)、翻兩番(任期內(nèi)業(yè)績、單位總收入和職工收入)。”二是整體性。建立在對社會組織及其國內(nèi)外環(huán)境深刻認識基礎上的對于社會組織發(fā)展的整體性、長期性(起碼一個任期)的意見和安排。三是針對性。針對社會組織及任職范圍內(nèi)的工作問題,進行分析,作出答案,提出安排。這個問題,是聽眾和考評員都非常關心的普遍問題,能夠產(chǎn)生強烈共鳴。
(三)通俗性
演講面對會議聽眾,要盡可能讓個性不同、情況各異的與會者全部聽懂,這就決定了演講稿必須具有通俗性。對于與會者來說,演講稿的內(nèi)容應當是通俗易懂的,是聽眾熟悉的講演者及社會組織的情況。即使是專業(yè)性、學術性很強的內(nèi)容,也要盡可能明晰準確,以與會者理解為標準。演講稿的形式更是通俗的。結構是格式化的,語言則是口語化的。演講稿不同于一般的科學文章,更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最明顯的一點是語言的口語化。一般的科學文章,主要訴諸人們的視覺,要讓讀者理解,語言就要概括精煉,甚至講究專業(yè)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語言是規(guī)范的,有的格式用語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視的是準確、明晰和簡練。相反,演講稿的語言則由講話的自身性質(zhì)所決定,必須口語化。由于講話是聲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間的傳播活動,需要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心理,拉近講話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這就特別講究語言的大眾化、口語化。
(四)藝術性
演講稿的藝術性是講話的魅力所在,直接影響著講話這一藝術生命體。這樣,寫作演講稿必定要聯(lián)系整體的演講活動特點來進行。演講一詞,可以分為兩個字來看待,即“演”和“講”。“演”,是表象的整體的藝術生命體,又稱“講演”或者“演”。“講”,是主體的實質(zhì)性道理。演講既是一門學問,一項活動,更是一門藝術——整體生命的投入、表現(xiàn)甚至升華。但是,有的演講重“講”,有的重“演”。才華橫溢、氣魄雄偉的講話風格,可以說是東方思維為主導,比喻很多,深入淺出,應該說重“演”;嚴謹科學、堅定有力的講話風格明顯不同,可以說重“講”。列寧的演講正如斯大林所說,有一種強大的邏輯力量。而希特勒的演講,卻有一種蠱惑力,使人像“中了電一樣渾身顫抖”(見《第三帝國的興亡》)。一些宗教人物的布道往往達到天花亂墜或者單口相聲一樣的效果。當然,我們希望兩者并重。寫作演講稿,最好從上述對演講總的認識出發(fā)。演講稿的藝術性,還表現(xiàn)在語言要有感情和個性。這就要注意分析并體現(xiàn)演講者的個性特點,將感情發(fā)展過程形成一種有規(guī)律可循的內(nèi)在結構。最終,演講成為一種整體生命的投入和表現(xiàn)。
二、競爭上崗演講稿的寫作
(一)確定主題
演講稿這種帶有藝術性的論說文,正如所有科學文章一樣,一定要明確樹立一個鮮明的主題,即一個判斷句,還要在演講稿中反復突出。提取對現(xiàn)實公務的認識,一定要從客觀上考慮社會組織成員普遍關心的問題,針對問題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適應受眾的心理需要,使之產(chǎn)生親切感、參與感和沖擊力。演講稿的主題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務性公文寫作來說主題要集中、新穎、深刻得多。演講稿的主題要概括全文內(nèi)容,即對社會組織公務情況的深刻認識及辦事意向。確定主題,這是講話稿寫作首要而且最為重要的工作。
要注意的是,最好提煉一個口號(廣告語),貫穿全文,反復突出,進行宣傳鼓動,成為聽眾的流行語言。
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說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fā)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主題句可以有五個層次。一是客觀特色層次。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主題句準確反映了演講稿中心內(nèi)容的本質(zhì)真實和客觀特色。如:“建設經(jīng)濟效益高的……”二是時代特色層次。時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科學技術。這種主題句是具有科學技術新穎性和先進性的認識。如:“建設信息時代的……”三是
文化色彩層次。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如:“建設小康(大同)的……”四是哲理意味層次。哲理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如:“建設世界性的、永久性的……”五是審美生命層次。黑格爾認為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fā)展,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其實就是促發(fā)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chuàng)造的本質(zhì)。據(jù)此,筆者以為,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如:“建設全新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馬克思語)的……”
主題句的位置:標題大多是主題句。開頭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中間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說明主題為什么(主張)和怎么樣(措施),行文中兼用其他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后處突出主題句。結論重申主題句,可以在字句上變化,或更深入一步。
(二)選擇材料
演講稿一定要有材料。正如一般的議論文,材料主要有兩種。一是事實材料,在講話稿中敘述或者說明(如數(shù)據(jù))出來。這種材料包括結構中兩個重要部分:自身簡況和優(yōu)勢,包括建立在對社會組織以及國內(nèi)外環(huán)境的認識基礎上的計劃。二是理論材料,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各種下行文中的方針、政策,還有群眾語言。又分個人材料和單位材料。
(三)安排結構
1.遵循格式化外在結構:
(1)標題。演講稿的標題可以說有兩種:一是演講主題型,二是直接以“競爭上崗演講”作標題。
(2)稱謂。稱謂是演講稿特有的,是對聽眾的稱呼。稱謂要根據(jù)聽眾對象而定。如“各位考評員、同志們”。稱謂放在標題之下正文的開頭,有時根據(jù)需要在正文中間適當穿插使用(一般采用提行的寫法以拉近兩者心理距離)。
(3)正文。演講稿正文的寫法依據(jù)講話場合和對象而定。正文結構包括開場白、主體、結束語三部分。
①開場白。方式多種。有的開篇入題,又叫開門見山,如“我主張……”;有的介紹內(nèi)容如“我要向各位談談……”;有的采用設問式;還有借題發(fā)揮,或者表示感情等。開場白要平直、概括、簡短,要具有吸引力,使聽眾產(chǎn)生興趣。
②主體。主體一般要分析證明主題,這就要條理分明,層次清楚。主體有兩種層次安排方法,即縱向排列(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和橫向排列(各層次獨立性強,共同論證主題的正確)。每一層次都要有一個小的主題,寫成層義句。層義句,一般寫在層次前面,或者每一層次前后都要寫出,也有的層義句寫成了小標題。層次中間要恰當運用材料??梢允强谔?主題句)的反復。
主題具體落實在三大部分:一是自我簡況(要突出成績,給人印象,作為依據(jù))。二是優(yōu)勢(有利之處,與他人相比的長處)。三是工作設想,即計劃。
③結束語。一是結束語,多種多樣:有的概括要點,強調(diào)主題;有的抒發(fā)感情,激勵人心;有的展望未來,鼓舞斗志;有的飽含哲理,發(fā)人深思。二是表示態(tài)度,競爭上不上的態(tài)度。三是表示感謝。
2.簡介競爭上崗演講稿的模式:
【標題】主題型:一句話。
直接型:“競爭上崗演講”
【開場白】設問法(能與聽眾交流)
開宗明義(主題)
【主干】(1)簡介自身:簡歷和優(yōu)缺點(要突出成績,給人印象,作為依據(jù))
(2)優(yōu)勢:有利之處(與他人相比的長處)
(3)工作設想:提出策略即目標和措施,這是重點內(nèi)容。
要領:抒情化議論主題;分成幾個層次,每層次前有主句(還可以反復);材料作血肉;進入時,使演講現(xiàn)場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個聚焦點;運用排比、反復和比喻;向聽眾呼吁,手勢動感強,引人進入一種創(chuàng)造境界,仰視上空。
【結尾】(1)強調(diào)主題;或抒發(fā)感情;或展望未來。
(2)表示態(tài)度,競爭上不上的態(tài)度。
(3)表示感謝。
這些年來,我之所以還能執(zhí)著于語文教學,不就是一直相信教學的創(chuàng)造能帶來教育的改變嗎?而創(chuàng)課大賽,不就是一次展示創(chuàng)造之可能的良機嗎。只是,真正開始準備這次賽課時,又難免糾結。時間很緊,是拿較為熟悉的現(xiàn)成課例呢,還是重新創(chuàng)出一課來?
當時的我,正教著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二單元。這個單元有兩篇演講,但更多的教師是把它們當作議論文來教的;這個單元確也有寫演講稿的任務,但更多的是拘于陳舊的技巧和主題的作文。我們的寫作真的太缺乏鮮活的知識和實用的追求,教材編排和日常學習就是明證。那么,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好好寫寫演講稿呢?我想起我的學生跟我說“體育老師說語文老師(我)不稱職,因為沒教會大家怎么寫入團申請書”;我想起水魚老師說“就選演講稿吧,今年山西省的中考作文就考演講稿,但很多學生不會寫”;我還想起曾經(jīng)某本書上看到葉圣陶先生的話“寫作,最好在實用方面下功夫。說清楚一點,就是為了適應生活上的需要而寫作”。
從寫作目的和ο蟮慕嵌齲上一堂“走心”的課,作為如何寫演講稿的起始課,也作為我嘗試寫作變革的起點課。創(chuàng)課于我,當是一次教學的改變和嘗試。
創(chuàng)造,為了學習的改變。
不是為了技巧,而是為了思維。這堂課,能否給予學生確切的演講稿寫作技巧呢?很難說,但我必須讓學生從幾種角度形成以聽眾為中心進行寫作的確切認知,以此為以后的演講稿深入寫作打下基礎。所以,我舍棄了《我有一個夢想》這樣的經(jīng)典示范,舍棄了以學生誤例作為寫作訓練提升的基礎,而以自己的示弱為契機,以奧巴馬的演講為正例,在自嘲中深入,在比照中強化,不斷激活思維,引導學生強化目的和對象的意識。
不僅是走向寫作,更是走向生活?;蛟S是演講的力量,或許是我意在嘗試,這節(jié)課不是從一個環(huán)節(jié)走向另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是從一個活動走向另一個活動:當“聽眾”聽教師演講的活動、當“選民”聽奧巴馬演講的活動、當“選手”參與學校社團競選的演講活動。
寫作課的最終目的是走向寫作嗎?是,又好像不是。如果只是為了走向寫作,那么就需要更多更好的“寫”的訓練;如果寫作是為了走向生活,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活動;如果寫作是走向實用的,就需要更多的情境;如果寫作的最終是為了立人,那么,寫作課就要打破寫作的局限甚至是語文的局限,走向綜合。猶如鮑勃?迪倫本只是為了音樂,但他的歌首首都是真正的詩,這種來自生活的力量不是書齋式的寫作能夠相比的。
創(chuàng)意,其實只需改變一點點。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對寫作十分厭倦。因此,中職語文的寫作教學是教師重點探討的問題。利用演講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成為當代教師比較常用的教學手段,課前五分鐘的演講不但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活躍課堂,在教師教學中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演講的作用
1.演講可以提升學生的膽量
中職學校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社會專業(yè)技術人才,學生需要掌握除專業(yè)知識以外的社會交際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社會需要的新世紀人才,是需要具備勇敢創(chuàng)新、敢于奮進的有膽識青年。演講是鍛煉學生膽量的最好途徑,學生不但要大膽講出自己的觀點,還需要面對學生和老師眾多觀眾,在無數(shù)人的仰視中展現(xiàn)自我。
2.演講能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通過演講,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在發(fā)音以及節(jié)奏上掌握說話的語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語言表達技巧。學生也可以通過聽演講來學會如何在聽的過程中發(fā)掘信息,做到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從整體來看,演講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
3.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前五分鐘設計一個學生演講的過程,不但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互動,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語文的課前五分鐘演講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去組織語言,認真設計演講稿,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演講步驟的設計方法與思考
1.演講步驟的設計方法
雖然課前的演講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分鐘,但要在這短短的五分鐘之類完成自己主題的展現(xiàn)和觀點的闡述,卻是十分考驗學生能力的。學生不但要精心設計自己的演講過程,還要認真撰寫演講稿,構思如何在教師和學生面前去展現(xiàn)自己的主題。教師也需要做好演講前的安排,如提前安排學生收集資料,布置演講的主題等。演講主要包括布置題目、準備演講稿、演講過程以及演講評定。
2.從演講訓練中逐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1)自我介紹引入寫作主題。自我介紹是演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自我介紹可以讓教師和同學對自己有初步的認識,通過富有個性的自我介紹還能加深同學和教師的印象。因此,在自我介紹時,教師啟發(fā)學生多作有創(chuàng)意和獨具特色的演講方式,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讓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現(xiàn)。
(2)即興演講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即興演講主要是考驗學生的臨時發(fā)揮能力和思維轉換能力。教師在上課前幾分鐘列出學生演講的范圍,在上課之前的短暫幾分鐘的準備之后,學生立即演講。這種演講方式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在一定的時間后,學生積累起大量的經(jīng)驗和知識,便可以信手拈來,熟練運用。
學生可以自由創(chuàng)新演講形式,將演講豐富。甚至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的學生可以將演講作為辯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提升自身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練口才最好從誦讀開始。誦讀是理解、積累語言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引導學生由生活語言過渡到藝術語言的橋梁。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誦讀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散文、詩歌、戲劇、小說、議論文等作品的誦讀?!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興趣對學生學習有著神奇的內(nèi)驅作用。那么如何調(diào)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呢?首先,教師要起到示范作用。教師富有感情地示范誦讀,融情于聲,聲情并茂地把書面語轉化成口頭語,這樣可以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的情緒。再通過誦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注意文章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diào)、情感等,掌握誦讀技巧。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準確深入把握文章情感。再次,教師要靈活運用朗誦形式,通過朗誦活動或比賽等平臺,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和朗誦水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音樂、故事、圖片等,帶學生進入情境,然后在合適的音樂中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誦或播放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自由誦讀并加以指導。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到講臺前進行示范朗誦、分角色朗誦,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朗誦的情感表達,感受自我實踐的成功。如筆者讓學生結合課堂訓練,課后做充分的練習準備,在班內(nèi)舉行《致橡樹》詩歌朗誦會、《雷雨》話劇表演等。通過同班學生表演相同的主題,學生得到一次有比較的交流和對決,做到學練結合。
二、注重營造氣氛,激發(fā)“說”的興趣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聽說訓練及用心感悟。多年來,語文教學重視寫作訓練,忽視說的訓練,使得許多中職生難于暢所欲言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口頭表達對某一問題的看法的時候,學生要么打開書找答案,要么張口結舌,語無倫次。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膽怯和自卑的心理,不敢在眾人面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必須克服其語言表達的心理障礙,營造一個輕松、民主、和諧的學練氣氛,幫助他們消除害怕失敗的思想顧慮。教師要允許學生出差錯,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多說。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鼓勵那些平時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的同學回答,培養(yǎng)他們由少及多地說。并引導學生表達時遵循“言之有的”、“言之有禮”、“言之有物”的基本要求,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表揚,提高他們說話的勇氣和信心。也可以提供一些論題讓學生根據(jù)個人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歷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如筆者提出“中職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深造上大學好還是直接就業(yè)好”等討論題目,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歷有感而發(fā),各抒己見,學生比較容易敞開心扉。堅持練習類似的論題,學生發(fā)表的觀點越來越鮮明,有的放矢,條理清晰,言辭準確,態(tài)度謙和,表達得體,內(nèi)容豐富,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在練習中得到了進步。
三、注重觀摩學習,傳授演講技巧
演講是以口語為主、態(tài)勢語為輔進行交流的藝術活動,是人們交際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培養(yǎng)和提高演講能力,是中職生人生發(fā)展的需要,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演講的基本要求是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勢奪人。演講要強化四種意識:身份意識、對象意識、目的意識、場合意識。演講的藝術包括開場白、結尾、理論、舉例、反駁、幽默、鼓動、禮儀的藝術,對聲調(diào)、重音和情感把握的藝術,表情動作的藝術等等。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演講的技巧和藝術,教師應通過自身的演示和播放演講視頻讓學生掌握演講基本技巧。演講對基礎薄弱的中職生來說是較難的訓練內(nèi)容。教師的演示最直觀,最讓學生折服,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在課堂上播放鄒越有關感恩主題的演講,李強有關口才的力量的演講,奧巴馬在惠靈頓學校開學時給美國學生的演講等視頻,觀看視頻之后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感想,引導學生關注視頻中所運用的演講藝術及所收到的效果。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觀看白巖松的演講、“壹周立波秀”、學生演講比賽等視頻,并且通過觀摩了解演講者身體的姿勢、面部的表情、眼睛的視線、聲音的控制、與觀眾的互動等技巧。
演講稿的寫作不同于平時作文的寫作,在教學中,教師應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要求學生積累古今中外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和名言警句等,及時記錄在本子上,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同時,在觀看演講視頻之后,教師通過具體的實例講授演講的開頭、主體和結尾的寫作注意事項。在一次“中國夢,我的夢”演講稿征集活動中,學生寫的演講稿符合要求,內(nèi)容豐富,實例感人,很有鼓動性。為了使演講稿更加精煉,可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互評互改,推薦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修改,在課堂上教師進行點評,讓學生掌握演講稿的寫作技巧。
四、反復演練,提供演講展示平臺
要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在教學中必須以訓練為突破口,教師可安排每次課堂上由三位同學就自己寫好的演講稿上講臺作三分鐘左右的演講,師生點評,按學號輪流進行。在學生演練過程中,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建議。學生為了提高自己,超越他人,對鏡訓練,在同宿舍同學面前訓練,記稿子,練技巧,每次演講都有較大的提高和收獲。為了檢閱學生的學習成果,可在班級和專業(yè)部開展演講比賽,學生們?yōu)榱苏故咀晕?,紛紛報名。學生的演講有感恩主題、自信主題、夢想主題等,有的演講自然親切,有的演講激情飛揚,有的演講生動感人,有的演講生動幽默,學生們通過演講展示了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
為了讓學生的演講能力得到突破性發(fā)展,我們還組織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心繡未來”、“中國夢,我的夢”等演講比賽。在為期一個學期的訓練中,學生演講的能力得到突破性的發(fā)展。在普通話演講中,他們以標準流暢的普通話、新穎感人的演講主題、曉暢生動的表達、樸實真誠的感情、自然得體的態(tài)勢、整潔端莊的儀表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贏得了屬于他們的成功。
總之,普通話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循序漸進地進行說話訓練。通過課堂內(nèi)外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演講的技巧,逐步形成演講的能力,為其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命題的基本要求是讓學生有話可寫,有話可說。可以把題目出在學生的身邊,出在學生的心里,這樣才能順利地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他們有事可記,有理可議,有情可抒。如,在講完Jim’s day 這篇文章之后,我出了My mother’s day,My father’s day ,Lily’s day等一組題目,供學生寫作。由于有范文作借鑒,又有熟悉的生活素材,加之課本中結合時態(tài),反復比較,讓學生對剛學的句子結構、關鍵詞的掌握、時態(tài)的理解都有了深刻的記憶。這樣,既達到了復習的目的,又起到了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另外,教師可以把題目出得靈活一些,這樣容易做到教師的計劃性和學生的靈活性統(tǒng)一起來。
二、精心設計開篇詞
作文題,一般來說是簡潔明確、集中概括的,難于產(chǎn)生引人入勝的效果。要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按題作文,就必須精心設計富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導語,給學生以必要的啟迪和引導,把他們的思緒調(diào)動起來。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題材的不同設計不同的開篇詞,如,這個作文題:Which do you like better,plants or animals?我設計了這樣的開篇詞:(1)Plants or animals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I like plants .Why?Because...(2)Some people like plants .Some people like animals .I like animals ,too.Why ?Because...再比如,這樣一個作文題:Why must we save every drop of water ?我設計了這樣的開篇詞:(1)Can we live without water ?Can the animals live without water?Can plants live without water ? The answers are “No”.Why ?Do you know ?Let me tell you...(2)An ad said ,“If we don’t save water,the last drop of water will be our tear...”
三、重視作前指導
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作前指導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英語寫作的基本要求,即:要點全面、語言準確、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表達明確、時態(tài)正確、思路靈活、格式無誤、書寫工整。在題目寫出后,教師可幫助學生審題和明確此種文章的基本格式,然后按不同類型的題目,采用不同的方法打開思路。如,寫記敘文,要說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jīng)過、結果;寫議論文,要闡述觀點、說明理由、得出結論;書信題,如,信件、通知、便條等,要注意格式、稱呼、問候、正文、結尾、日期等。同時,要給予時態(tài)用法的提醒。
四、及時做好作后點評、糾正
學生寫好作文后,教師及時地加以點評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點評要注意以下三點:(1)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分批進行點評,有計劃地做到心中有數(shù)。如甲同學是時態(tài)的問題,乙同學是句子結構的問題,而丙同學又是文章層次的問題等等。(2)注意學生有可能犯的錯誤,適時進行指導,以加強講評的時效性。(3)不能一味地忙于找錯誤,要適時地進行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以起到鞏固寫作的作用,并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從而克服對作文的恐懼感。同時,教會學生檢查英語小作文的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查復核:(1)字數(shù)是否相符;(2)體裁格式是否正確;(3)內(nèi)容要點是否全面;(4)語言要點是否有錯(時態(tài)、人稱、主謂一致、習慣用法等等);(5)單詞拼寫、大小寫及標點符號是否正確。
《教育心理學》(藩菽主編本)指出:“及時的評價一般比不及時的效果要好,因為及時的評價利用了剛剛留下的鮮明的記憶表象,使學生進一步產(chǎn)生改進它的學習的愿望;而不及時的評價則往往在激勵學生改進學習方面的作用較小,因為在學生意識中完成時的情景已經(jīng)比較淡漠了?!碑斎?,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進行分析評價,把好、中、差的學生各抽出一部分進行點評。尤其是要參加下一次課前演講的學生的小作文要著重點評和指導。
五、重視演講技巧的提示
小作文,同時又是演講稿,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演講技巧的指導。如,語調(diào)、語氣、語速、body language等等。
六、重視演講后的點評和解疑釋難
學生在聽演講的過程中也許會有比較陌生的詞、詞組、習慣用語、習語、諺語、特殊句型、一詞多義等等,教師在學生演講后給予適當?shù)狞c評和注釋,這樣的小作文操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實用文 高職學生 需求 調(diào)查報告
實用文是人們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寫作文體,小到一張借條,大到生意場上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所簽訂的合同,都要用到實用文。我省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實用文的把握、運用及需求狀況如何?為此,我們在海南有關高職院校開展了抽樣調(diào)查。
1 調(diào)查目的
了解我省高職院校學生實用文寫作的能力及對實用文寫作的認識和需求,以便為我省各高職院校如何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或編寫相關的教材提供參考的依據(jù)。
2 調(diào)查方式
問卷調(diào)查(問卷參見附1)。
3 調(diào)查對象
海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海南職業(yè)技術學院、海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海南外貿(mào)職業(yè)學院、海南政法職業(yè)學院五所院校的各專業(yè)學生。
4 調(diào)查數(shù)量
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550份,收回有效調(diào)查問卷550份。
5 調(diào)查結果
從收回的550份有效調(diào)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分析情況來看,我省高職院校學生在對實用文寫作的興趣、能力、自學情況、格式、應用價值、課程開設需求等六個方面的情況如下:
(1)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的興趣。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43.06%的學生對這門課程是感興趣的,43.84%的學生一般喜歡,13.10%的學生不喜歡。
(2)高職學生實用文寫作的能力。調(diào)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寫作能力高的學生有22.97%,認為自己寫作能力一般或低的學生有77.03%。 (4)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格式的了解情況。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88.87%的學生不了解借條、證明、申請書等常用實用文寫作的格式或略知。 (6)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課程開設需求情況。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80.1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認為沒有必要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的學生僅有9.63%。 目前,各高職院校使用的實用文寫作教材存在體系龐大,內(nèi)容繁雜,其中涉及的日常實用文極其有限,往往不是介紹和教學的重點。教材講的學生不一定常用,學生常用的教材不一定有,而且在體例上也多重理論、輕訓練,選擇的例文遠離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使高職學生學習起來疏遠感較大,妨礙了他們對實用文重要性的積極認知,抑制了他們對實用文寫作學習的應有興趣。為此,為了使實用文寫作課程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切近學生,達到更廣、更專業(yè)、更實用的目的,我們又對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課程內(nèi)容的需求進行調(diào)查。我們從教師的角度列出高職學生在畢業(yè)后應掌握的35種常用的實用文種類,讓高職學生從中選出最常用的20種。我們用于調(diào)查的35種常用的實用文種類是:畢業(yè)論文、求職信、個人簡歷、合同、通知、申請書、總結、計劃、演講稿、市場調(diào)查報告、報告、介紹信、致辭、起訴狀、辭職信、調(diào)查報告、申訴狀、感謝信、便條、上訴狀、競聘詞、證明信、述職報告、請示、條據(jù)、經(jīng)濟活動分析、倡議書、函、答辯狀、商務信函、通報、請?zhí)?、啟事、簡報、對?lián)。
2002年,我撰寫了評論廣東省高考作文評卷的文章,主要論述了“標準差的確定與把握”“滿分作文與零分作文”“個性化的閱讀與寫作”等問題。文章刊登在《廣東教育》2002年第11期上。
2004年5月,由《廣東教育》特別策劃了“聚焦高考評卷”的專欄并邀請我撰稿、組稿、寫“編者按”。這種信任,對我來說,無疑感到榮光和興奮。而這,也正是若干年來,深感于高考評卷中的種種問題想表達卻未能有機會表達的。我在“編者按”中寫道:“習慣上,人們的眼球往往被高考改革、考綱調(diào)整、試題變化所吸引。實際上,高考評卷也是高考的關鍵因素?!呖荚u卷的過程和結果,應該是對社會的誠信宣言,是對中小學素質(zhì)教育的指南?!呖荚u卷既然已經(jīng)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評卷就不僅僅是評卷了。于是,在科學、民主的氛圍中,研討以下評卷的理念、規(guī)則、程序、方法及尚需解決的問題,幫助大家了解如何規(guī)范答題,從而提高考試成績,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p>
2005年,我將自己在北師大和澳門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討會上的演講稿投給了《廣東教育》,演講稿以《整合,多了一條途徑而已》發(fā)表在2005年《廣東教育》第2期。原題為《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經(jīng)編輯將題目一改,便化平常為精彩了。這次演講在現(xiàn)場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給一些高唱信息技術統(tǒng)領、統(tǒng)管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以震動,受到與會者的歡迎。連主持人都說,這才有學術研討的味道了。演講稿的主要觀點如下:有了信息技術,并不就必然會帶來基礎教育和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fā)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是革新而不是革命,是多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不是通向羅馬的所有大道;信息技術相對于學科,始終是技術、手段和工具;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更要關注教學,聚焦課堂;要實現(xiàn)真正的“整合”,關鍵在于教師樹立正確的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具備深厚的學科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思想素養(yǎng)和生活素養(yǎng),同時,又掌握好現(xiàn)代信息技術。
2005年,當我的專著《教育的良心――中國新課程之批注》即將完稿之時,《廣東教育》第11期將我書中的11條語錄以《中國新課程之批注》為題,作為卷首語發(fā)表。之后,編輯對我說:讀者們對你的批注很有興趣。有一位校長表示,那一句“就課程改革而言,改革中求穩(wěn)定,比穩(wěn)定中求改革重要得多”真是深刻。
近年來,《廣東教育》《師道》又多次刊登我的教學實錄、教學設計、教學點評、學術論文。如《精彩歌詞?精彩題目》《〈勸學〉――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兩小兒辯日〉――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賣油翁〉――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教學思考》。還刊登了數(shù)篇評論我的教學的文章。如《文言文教學的一種新突破》(魏小娜)《再說不枝不蔓的對譯》(唐建新)《傳統(tǒng)教學法外,又開了一扇窗》(鄭文佳)《評價式教學的課堂價值及思考》(黃平)《把枯燥的翻譯當成快樂的游戲》(王愛娣)等等。
我還受《廣東教育》的委托,參加過《廣東第二課堂》中考??木帉懝ぷ鳌?/p>
每當我有新的思考要表達,有新的實踐經(jīng)驗要交流,《廣東教育》總是及時給予我支持與獎掖。
十幾年來,在匆匆忙忙之中,我與《廣東教育》的領導和編輯們謀面不多但關系緊密。不是因為他們刊登了我的文章,只是因為他們對作者的理解、尊重、欣賞與幫助,只是因為他們對教育的正確思考和開闊視野。他們總是屹立在教育教學的前沿,關注著、引領著廣東的教育,敏銳的把握教育的熱點、改革的焦點、教學的重點,并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交流研討的平臺。他們對教育的真誠、熱情和理性思考,他們對工作的嚴謹、堅守和求真務實,著實讓人感動。
值此《廣東教育》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之際,遂留以上話語。借用幾句歌詞,就是:
這一路,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如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了教改至關重要的課題。圍繞著這一課題,筆者認為辯論教學不失為深化中學語文教改的一個新思路。
開展辯論教學一改單向式交流而成雙向式、多向式交流,這樣,教學情境勢必倍加和諧親切,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同時也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教與學互相反饋,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但課堂辯論也易出現(xiàn)眾說紛紜、難以收場的局面,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切合實際地開展辯論教學,使它成為深化中學語文教改的突破口,并為素質(zhì)教育服務呢?我曾作了些粗淺的嘗試: 首先,應循序漸進。以課外思考題的形式布置學生準備辯詞,然后把話題引進課堂。這樣不僅節(jié)約時間,避免冷場,而且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演講稿鍛煉了寫作的能力。一般說,把帶有分析、綜合性的話題放在總結課文這堂課上進行,以辯論形式分析,最后由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比較合適。例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形象分析,可設計這樣的論題:劉蘭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為什么要答應府君家的婚事?為什么在完婚時才投河自盡?這樣做是否意味著她對封建禮教作出某種讓步?課后思考準備,課上辯論總結。
其次,巧設疑點。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廣有爭論的問題,都是設疑、質(zhì)疑的重點,確定辯題的內(nèi)容。對這些問題的辯論,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解疑中把握作者的思想脈搏和匠心獨運的寫作方法,從而更好地正確理解課文。
再次,把辯論引入作文教學中,特別是議論文的寫作指導中。許多教師在給學生指導寫作時,慣于給段材料,出個題目,提點要求,學生則當堂完成作文。學生經(jīng)過短時間的苦思冥想匆忙敷衍,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干癟單薄,不痛不癢。如果有準備地組織好課堂辯論,豐富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思路,那么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具體做法是先出好題目,以順、逆相對的一組題目出現(xiàn),以啟發(fā)學生的思路,如《“酒香”不怕“巷子深”》與《“酒香”也怕“巷子深”》。接著輔之以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如提示用順向類比思維、逆向求異思維、多向發(fā)散思維等,如《“酒香”不怕“巷子深”》用順向類比思維,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則用逆向求異思維。最后通過辯論確定各中心論點下的分論點。而且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那么其中心論點均予成立認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的思維素質(zhì)大大提高,議論文的寫作水平也相應提高。
主動性、積極性,把它作為深化中學語文教改的一個新思路來研究,對語文教改是大有好處的。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如果學生都知道了上課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就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會覺得不“新鮮”了。但在開放的“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中,前置性作業(yè)能夠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準備而在課堂上有感而發(fā),在生活中由悟而獲教育教學論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自主學習習慣和與人合作的習慣。這與新課改中思想品德學科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完全一致。
為了順應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將知識、技能、方法、情意多方面整合的教育發(fā)展趨勢,本人一直在教學中思考并實踐著如何設計和布置有效的前置性作業(yè),并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則:
一、簡單低入,開啟學生感悟知識的大門
簡單,要求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要簡單,要有細化的任務,明確的要求,學生能一目了然;低入,要求設計的作業(yè)要照顧全體,難度要適中,甚至要降低起點,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一點自己會的東西教育教學論文,體味發(fā)現(xiàn)的快樂。只有堅持這個原則,前置性作業(yè)才能開啟學生心中那扇感悟知識的大門。
初一年級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側重于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對他們在新授課的前置性作業(yè)用不著面面俱到,也不能留太多需要動筆去完成的內(nèi)容。例如在初一的《享受學習 》一課中,我圍繞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只設計了一個前置性作業(yè):說說你在學習中的“苦”與“樂”。再如初一圍繞 《法不可違》的知識,可設計這樣的作業(yè):讓擅長寫作的人圍繞主題寫演講稿,讓口才不錯的學生以演講的形式講給同學、家長聽,讓有書法特長、繪畫特長、版面設計特長的學生一起編輯手抄報。這樣的作業(yè)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
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漸增強,我會慢慢增加前置性作業(yè)的內(nèi)容教育教學論文,遵循“我要學會什么――我能舉例――我能運用”的模式來連環(huán)設置完整作業(yè)。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對不良誘惑說“不”》一課,我設計的前置作業(yè)是:請同學們預習課文內(nèi)容,完成下列表格:
生活中的不良誘惑
平時我會這樣處理
正確說“不”的措施
例1:做作業(yè)時,自己喜歡看的電視劇開始了
先看電視再做作業(yè)或者邊看電視邊做作業(yè)
專時專用,形成良好的習慣
例2:網(wǎng)絡游戲
一回到家就馬上沖到電腦前,而且長時間玩
避開誘因法,參加一些有益的文體活動等
3.
4.
關鍵詞:日語寫作;課程建設研究;實踐
一、研究背景
根據(jù)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修訂頒布的《高等學校日語專業(yè)日語教學大綱》,我國高校日語專業(yè)課程分為三大模塊:1)日語專業(yè)技能課;2)日語專業(yè)知識課;3)相關專業(yè)知識課。日語寫作課程屬于第一模塊,是專業(yè)基礎課中分量較重的主干課。
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頒布了《關于外語專業(yè)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 并繼而于2001年修訂頒布了《高等學校日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啟動并指導了外語教學改革。根據(jù)這兩個文件及即將出臺的“國標”,近年來我國各外語院系都著力進行改革。日語寫作課程的建設研究和實踐正是在這種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啟動的。
二、課程實踐
筆者所在單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該課程的教學對象為中級水平學習者,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教學內(nèi)容不僅局限在詞匯語法方面,更重視文章內(nèi)容及作文結構。
寫作課分兩學期,共64學時。第一學期,選定熱點話題,通過例文提示相關表達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話題展開討論,然后進行寫作練習。教學內(nèi)容分基礎和應用兩部分。第二學期主要以畢業(yè)論文的寫法為主,分基礎篇和論文篇。
1.課時安排:寫作課程具體課時安排如下:
2.教學方法
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采用以談話或討論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加強語言基本功訓練,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參與學習全過程。
教學手段注重“以任務為中心”、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專題發(fā)言、研討等,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能力。
3.實踐(實驗)教學
開設《畢業(yè)論文寫作》這一實踐教學課程,具體教學內(nèi)容包括:選定題目、資料收集方法、申報課題及開題等。
三、總結:課程建設規(guī)劃
1.課程內(nèi)容
精選后的課程內(nèi)容力求培養(yǎng)學生在畢業(yè)論文及工作中不可欠缺的邏輯性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如下:
a. 日語寫作基本規(guī)則:表記のしかた、文體と書き言葉、段落分け;
b. 「研究計畫書:寫作方法,語言運用能力,「研究計畫書表達方式。具體內(nèi)容有:テーマ、定義、問題點、引用、手順等;
c. 講授論文與其他文章的用語區(qū)別、寫作的基本規(guī)則。具體包括:句読點・よく使われる文の形、表現(xiàn)・引用等;
d. 論文篇講授內(nèi)容包括:論文的基本結構、「序論「本論「結び為順序,講解各部分的寫法;
e. 手紙(メール)、履歴書、年賀狀等的寫法;
f. 分析專業(yè)4級作文題目,并進行針對性練習。
2.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計劃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多閱讀,加深對日本社會文化的理解,提高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文章結構的合理性、強調(diào)遣詞造句的準確性、關注寫作的時效性。另外,a.多形式開展作文點評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并對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改正。
b. 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網(wǎng)絡資源
合理運用多媒體資源及網(wǎng)絡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知識點、范文、集中性錯誤及修改意見及時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豐富教學資源,便捷溝通方式,實現(xiàn)網(wǎng)絡助學和自主研學的目標。
通過日語寫作課程實踐教學,收到了較顯著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畢業(yè)論文書寫能力,演講比賽中參賽學生的演講稿寫作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今后將繼續(xù)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選擇適當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按上述規(guī)劃展開教學。參考文獻
[1]徐靈芝.引入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的日語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2]李想.日語寫作課程實訓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文學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