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電子對抗》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專家論壇、技術前沿、試驗與評估、工程應用、情報分析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電子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電子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航天電子對抗》雜志投稿要求
(1)來稿須由作者單位負責保密審查。有本刊編委的各單位作者,投稿前先將稿件交由本單位編委初審。除非作者另有聲名,本刊對稿件有權修改。
(2)文中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字連續(xù)編號,例如:1…,2…,2.1…,2.1.1…,一律左頂格。一、二級標題后的正文另起,縮進2字。三級標題后空1字接正文。
(3)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
(4)參考文獻:對引文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注明,序號為:[1] [2] [3]……格式為: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在原文獻中的位置。
(5)論文如果是基金項目、國家、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上述立項的成果,需在文章標題右上角插入腳注,并在腳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若文章無此項可省略)。
(6)摘要應按“四要素"書寫,即: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綜述文章可不按“四要素"書寫。中、英文摘要應300字左右,英文摘要300個單詞左右。
(7)作者簡介在稿件首頁地腳。順序列出: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及職務,職稱,學位,學術簡歷及研究方向。
(8)文中插圖與表格放在相應正文之后。表須為三線表,表的序號及表題置于表格上方,表注放在表格的下方。插圖應為黑白色,其序號、圖題及注釋居中放在圖的下方。
(9)注釋中重復引用文獻、資料時,第一次必須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時可以略寫。若為注釋中次第緊連援用同一文獻、資料等的情形,可使用“同上注”。
(10)本刊實行雙向匿名評審制度,對來稿一律進行詳細登記,并及時送審。文稿交編輯部三個月后未得到通知者,作者可另行處理,恕不再退稿。
《航天電子對抗》雜志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和中國航天機電集團8511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chuàng)刊于1985年,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國際刊號ISSN為1673-2421,國內刊號CN為32-1329/TN,該雜志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航天電子對抗雜志數據統計
航天電子對抗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中國優(yōu)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航天電子對抗》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電子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電子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航天電子對抗雜志發(fā)文分析
航天電子對抗主要機構發(fā)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fā)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 448 | 雷達;導彈;信號;偵察;電子對抗 |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 212 | 雷達;信號;導彈;制導;衛(wèi)星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170 | 雷達;仿真;無源定位;信號;衛(wèi)星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120 | 雷達;衛(wèi)星;導彈;孔徑雷達;信號 |
空軍工程大學 | 83 | 雷達;導彈;信號;小波;仿真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63 | 雷達;信號;時頻;雷達信號;頻分 |
國防科技大學 | 46 | 雷達;頻譜;作戰(zhàn);信號;通信 |
電子信息系統復雜電磁環(huán)境效應... | 43 | 復雜電磁環(huán)境;電磁;雷達;電磁環(huán)境;信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 | 41 | 雷達;信號;小波;輻射源;導彈 |
中國人民解放軍91404部隊 | 40 | 雷達;偵察;仿真;射頻;通信 |